佛教讲究慈悲为怀,在佛教,众生平等存在,一切有情众生都有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力和自由。并且佛教讲究万事万物皆有轮回,所有的生命都要经历六道轮回之苦,所以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人为了不造业障,早日修成正果,戒食荤腥,吃斋念佛。
少林僧人,是不沾荤腥的,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荤腥就是肉,其实不然,我们从汉语词典里可以看到:
“荤”指的是鸡鸭鱼等动物性食物;
“腥”指的是散发出强烈气味的食物。
但古代所指的荤腥,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截然不同。
荤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编撰的《仓颉篇》对“荤”的解释是:荤,辛菜也。
东汉时期,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对“荤”的解释是:荤,臭菜也。
荤,*初的意思,与鸡鸭鱼等动物性食物没有什么关系,指的是散发出强烈气味的植物。
腥
先秦时期,儒家经典《尚书》记载:弗惟德馨香祀,登闻于天;诞惟民怨,庶群自酒,腥闻在上。意思是说,没有明德芳香的祭祀,升闻于上天;只有老百姓的怨气和群臣私自饮酒的腥气,升闻于上。
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‘腥’,星见食豕,令肉中生小息肉也。从肉、从星,星亦声。”在这里,“腥”指的是病猪肉中生星星点点不能食用的部分。
《论语》:“君赐腥,必熟而荐之”。意思是国君赐给生肉,一定煮熟了,先给祖宗上供。这里的“腥”,指的是没有煮熟的肉类。
古代的“腥”与动物性食物有很大的关系。
“荤”和“腥”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,就是“荤”是草字头,“腥”是月字旁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荤腥”就逐渐合二为一了。
佛教里,荤,指的是五荤:葱、蒜、韭、薤、兴渠等有特殊气味的菜。腥,指的是肉食。
《楞伽经》时,佛讲:‘菩萨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众生肉’。所以僧人不吃荤腥,是和佛教理念有关。
少林禅医养生,传承少林精神,弘扬禅医文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