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18539297899 / 0371-55673777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禅医养生

少林养生——佛教饮食是高境界!

时间:2022-01-12 09:18:44 点击:376 次 来源:本站

佛教具有悠久的历史、完备的理论和严格的修行方法,两千多年来,佛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瑰丽的篇章,作为慈悲济世的宗教,佛教对于众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视,因而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,处处都能体现出保健养生的功效。

人体是离不开能量的,而对于能量的获取,一般都是通过饮食,因此佛教将饮食列为必备的四种供养之一,佛教对于饮食,有很多独到的研究和规定。

慎饮食

所谓病从口入,不良的饮食习惯好似健康的大忌,也是导致众多疾病的根源,所以 佛教修行对于饮食作出了较为严格和全面的规定,包括戒荤、素食和节食三方面。不同层次的修行者,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,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。

1、戒五荤

佛教戒律不得食五荤,五荤,是指五种具有刺激气味的菜类,葱、韭、薤(小蒜)、蒜、兴渠。

《楞严经》:“诸众生求三摩提,当断世间五种辛菜。此五种辛,熟食发淫,生啖增恚。如是世界食辛之人,纵能宣说十二部经,十方天仙嫌其臭秽,咸皆远离。”

这五种菜类,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,生吃使人容易动怒,熟食让人容易起淫,不利心神的清宁。

2、素食

素食是中国佛教之优良传统,素食在客观上非常符合现代科学的道理,素食多为碱性食物,能使血流清洁而便利循环,其所含植物性脂肪不仅供给热能、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,有助于维生素的吸收,能够润泽皮肤,而且可避免心脏病和各种血管病症。

脑细胞所必需的养分主要为麸酸,其次为维生素B及氧等,食物中以完整谷类及豆类含量*为丰富。故素食者身体清爽、精力充沛、富于耐力、思考敏捷,而且长寿。

3、节食

佛教要义:“疾病以减食为汤药。”

佛教修行,提倡过午不食,甚至日中一食,这种饮食方式如果运用得当,不仅不会造成营养不良,而且会调节肠胃,减轻脏腑负担。当然,*易于接受的节食方法是食八分饱,即每顿饭仅吃八分饱。这也完全符合现代的健康理念,对于成年人而言,更应注意节制饮食,防止暴饮暴食。

少林禅医养生,传承少林精神,弘扬禅医文化!



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