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经常会分泌很多液体,比如运动的时候会出汗,伤心的时候会流泪,这都是人体生理的正常反应。医学上,当身体发生正邪虚实变化时,通过观察这些身体分泌的液体可以有效地诊断疾患。
人体主要分泌的液体,主要指汗、涕、泪、唾、涎等,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说:“五脏化液,心为汗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,是谓五液。”所以,若五脏的分泌异常,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。
汗,为心之液
汗的排泄在生理上会受到心神的控制,比如感觉冷时,毛窍闭合而无汗;天热、运动或衣被过厚感觉热时,则毛窍大开而多汗。
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、盗汗两种,心阳不足、心气虚,不能“守住”心液,则见自汗,此时应补气补阳。
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,这类人饮食要以清补为主,忌食辛辣。
涕,为肺之液
肺开窍于鼻,肺之津液充盈,出于鼻窍则为涕,鼻涕可滋润鼻窍,使其保持畅通,保持呼吸和嗅觉功能的正常。
肺的病变可从鼻涕的异常表现看出来,如肺阴虚者可表现为鼻干无涕。
因风寒导致肺气失宣者,多表现为鼻流清涕。
流黄浊鼻涕的人应清肺邪热,
泪,为肝之液
肝开窍于目,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,溢于目窍则为泪。泪可滋润眼目,若肝有病变,就会从泪的异常表现出来。
泪少而眼干,为肝阴血不足,应滋肝养血。忌恼怒,宜清补。迎风流泪、两眼发痒,为肝经受风邪,应少用眼,保持眼部清洁。
泪热发黏、两眼畏光作痛,为肝经有热,可用棉签蘸水擦拭泪囊处。
唾,为肾之液
肾气旺盛,肾之阴精上充于口为唾,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,所以古代养生专家常常告诫不要随便吐唾液。
唾液的异常变化可反映肾的病变,口苦口干少津,腰膝无力为肝肾阴虚。
多唾或者唾液清冷多应温阳利水,建议早睡早起,防外感,保持皮肤清洁。
涎,为脾之液
脾开窍于口,脾之阴精上布于口,则为涎,主要用来溶解食物,助消化。
脾胃虚弱者可表现为口淡乏味,恶心且口水多,应温中健脾。
胃火盛可表现为口干涎少,口臭,这类人忌食辛辣刺激之品。
少林禅医养生,传承少林精神,弘扬禅医文化!